德保发电厂庞超颜:匠心如炬,照亮平凡之路
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平凡中彰显坚守,在细微处展现匠心。他宛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坚定地铆定在德保发电厂生产的最前线;他又似一盏明灯,照亮设备安全运行的道路。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的能源变革浪潮中,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工匠,以创新为剑、以责任为盾,守护着工业血脉的强劲跳动。他,就是广西德保百矿发电公司检修车间电气班班长——庞超颜。
从“门外汉”到技术尖兵:一场与时间的赛跑
2008年,刚从大学毕业踏入电力行业的庞超颜,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电气设备图纸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时,也曾感到迷茫。但他深知,要在技术领域扎根,唯有勤学苦练。白天,他跟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深入电缆沟、拆装电机,夜晚则挑灯夜读,攻克《电气设备故障诊断》《工业自动化控制》等专业书籍。在一次检修任务中,他连续三天守在设备旁,反复调试参数,最终解决了变频器频繁跳闸的难题。“那时候,设备就是我的‘老师’,每一个故障都是让我成长的考题。”庞超颜回忆道。
十年磨一剑。如今,他已成为德保发电厂公认的“电气故障克星”。2024年,他带领团队完成了1655项日常消缺任务,消缺率高达99%;154项安全隐患整改全部“清零”,机组安全运行天数创历史新高。同事评价他:“庞班长就像一台‘行走的诊断仪’,总能精准锁定问题症结。”他荣获2022年吉利科技集团“十大工匠”、2023年德保县工匠、2024年吉利百矿“十大工匠”等称号。
技改战场上的“破局者”:用创新点亮效益之光
在庞超颜看来,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,更要有突破桎梏的勇气。2024年,他主导的#1、#2炉风机区域电动葫芦滑线遥控技改项目,让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。但最令他自豪的,是那场与时间赛跑的“变频改造攻坚战”。
当时,#2机组停机检修窗口仅有72小时。庞超颜抓住一、二次风机变频器空置的间隙,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敷设临时线路、制作电缆头,硬是在三天内完成了浆液循环泵和氧化风机的临时变频改造。这一举措不仅使厂用电率降低约0.055%,更节省电费约150万元。面对赞誉,他摆摆手:“省下的每一度电,都是对绿色发展的承诺。”
在隐患面前的“铁面判官”:细节之处见真章
“设备不会说谎,问题必须追根溯源。”这是庞超颜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一次,#1炉两台二次风机电机维保后试车时出现轴承异响,维保单位坚持“不影响运行”。庞超颜却当场叫停,要求拆解检查。果然,轴承因润滑不足已出现磨损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导致电机烧毁甚至停机事故。他组织队伍连夜监督更换轴承、补充油脂,直到设备轰鸣声恢复平稳才离开现场。
这种“较真”精神也体现在日常管理中。他主导修订的电气设备检修规程,将每一项工艺标准细化到螺栓扭矩、接线角度,甚至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线缆功能。“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,就是专业。”
团队成长的“点灯人”:传承是最好的致敬
作为技能导师,庞超颜深知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的道理。他独创“三维培训法”:图纸上解析原理、车间里模拟实操、故障后复盘总结。2024年,他组织班组技术培训20次,安全活动49次,班员参与率100%。新员工小李记得,第一次独立处理电机过热故障时,庞超颜并未直接告知答案,而是递给他一支测温仪:“先测绕组温度,再查冷却系统,一步步来。”这种“授人以渔”的方式,让团队迅速成长为一支“全能型铁军”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“工匠精神”的传承。他要求班员每月提交一份“故障笔记”,记录处理过程与反思;他发起“老带新”结对计划,让资深技师与青年员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。如今,他培养的12名徒弟中,已有3人晋升为技术骨干。“庞班长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对职业的敬畏。”徒弟小唐感慨道。
以反思为径:照亮设备稳行之路
“运维路,经验作灯,反思为径,照亮设备稳行途。”这是庞超颜的座右铭。2024年,他坦言最大的遗憾是“部分检修因备件不足而延迟”。为此,他牵头梳理备件库,通过数据分析设备损耗规律,将备件储备精准度提升至95%。“明年,我们要把故障预判从‘事后救火’变成‘事前防火’。”他目光坚定。
面对2025年,庞超颜的蓝图清晰而务实:优化备件管理、打造智能巡检系统、培养复合型人才……但无论走多远,他始终记得那个在电缆沟里摸爬滚打的青年。“工匠的成就感,不在于奖杯,而在于设备平稳运行的每分每秒。”